蒙古包帐篷的主要组成结构
架木
蒙古包的架木包括套瑙、乌尼、哈那、门槛。
套瑙
蒙古包的套瑙有两种:联结式和插椽式。木材要求更好,一般由檀香或榆树制成。两种套瑙的区别在于,连接套瑙的横木是分开的,插椽套瑙是分不开的。
连接套瑙有三个圆圈,外圈有许多小木板,用来连接乌尼。这种套瑙和乌尼是连接在一起的。因为它可以分为两部分,骆驼很容易移动。
乌尼
乌尼被翻译成椽子,是蒙古包的肩膀,上套瑙,下接哈那。其长度、大小和厚度应整齐统一,木材要求相同,长度由套瑙决定,其数量也应随套瑙而变化。这样,蒙古包就可以齐肩圆了。乌尼是一根细长的棍子,椭圆形或圆形。上端插入或连接套瑙,头部必须光滑弯曲,否则蒙古包容易倾斜。
下端有一个绳扣,这样哈的头就可以放在一起了。厚度由哈那决定,通常卡在哈那头的女性叉子里,上端正好平整。乌尼通常由松木或红柳制成。
哈那
哈那承套瑙、乌尼、定毡包大小,至少四个,数量由套瑙大小决定。哈那有三个神奇的特点:
首先是它的可伸缩性。高度和大小可以相对调整,不像套瑙和乌尼那样固定。一般来说,我习惯说有多少个头,有多少个皮钉,更不用说有多少尺寸了。皮钉一般有十个皮钉、十一个皮钉等。(指一个哈那)。皮钉越多,哈那站起来越大,拉长的概率越小;皮钉越少,哈那站起来越小,拉长的概率越大。头部一般有14、15、16个如果你增加一个头,纱布会增加,哈那的总宽度会增加。
这一特点给蒙古包的扩张或缩小带来了可能性。当我做哈那的时候,我把长度和厚度相同的柳棒放在等距离的交叉排列中,产生了很多平行的四边形小纱布,在交接点用钉子钉住(驼皮最好)。这样,蒙古包可以大也可以小,可以高也可以矮。如果蒙古包要高建,哈那的纱布会窄,包的直径会小;如果你想哈那的纱布会宽,包的直径会大。雨季要高,风季要低。
蒙古人四季游牧,不用担心蒙古包的基础,这样的房子无论如何都无法比拟。因为哈那的特点取决于它的装卸、运输和建造。
第二,它是一种巨大的承载能力。哈那交叉的丫形支口,在上面接乌尼的头,在下面接触地面的腿,两边接触其他哈那绑口。哈那头均匀承受乌尼的重力后,通过每一块纱布分散均匀地传递到哈那腿上。这就是为什么手指粗的柳棍能承受两三千斤的压力。
第三,它看起来很漂亮。哈那的木材是用红柳做的,轻而不折,打孔不裂,潮湿不走形,厚度相同,高度相同,小相同。
这样做的毡包不仅符合机械要求,而且外形均匀美观。
哈那的弧度要特别注意掌握。一般都有专门的工具,头要向内弯曲,面要向外凸出,腿要向内弯曲,上半部分不要比下半部分高。只有这样才能稳定乌尼,使包形丰满,便于用三根围绳箍住。
毡门
哈那站起来后,调整纱布的大小,哈那的高度就是门框的高度。门是由框。因此,蒙古包的门不能太高,人们必须弓着腰进去。毡门应该挂在外面。
支柱
蒙古包上有八个哈那顶柱。蒙古包太大,重量增加,大风天会弯曲一部分套瑙。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连接套瑙上。八到十个哈纳蒙古包需要四根柱子。
蒙古包里有一个木框,周围有火支撑,在四角打洞,用来插入柱脚。柱子的另一端支撑在绑在套瑙上的木头上。柱子有圆、方、六面体、八面体等。
柱子上的图案有龙、凤、水、云。王爷一般只能用龙纹。
裁制
由顶毡、天花板、围毡、外罩、蒙门、蒙门头、蒙根、蒙幕等组成。
顶毡
顶毡是蒙古包的顶饰,一直受到重视。顶毡是方形的,四角都要装饰带子。具有调节气体新旧、包中冷热、光源强度的功效。顶毡的大小取决于方形对角线的长度。
切割时,从套瑙横木的中间为起点,向两侧测量。四边要用驼梢卷曲的线条遮住,四边和四角要有各种线条,或者用马鬃马尾绳缝在四边,四角要钉带子。
顶棚
天花板是蒙古包顶部覆盖乌尼的部分。每半个像扇子,一般由三到四层毡组成。内层称为布格或日布格。以套瑙中心到哈那头(半横木加乌尼)的距离为半径,画出来的毡片为天花板的襟翼,半横木画出来的部分为天花板的领子,中间挖出一个相当于套瑙的大圆,天花板就剪出来了。剪领领时,禁止露出乌尼的头。制作毛毡要注意吉日。
切割时,分为前后两部分,连接区域不正好对齐,必须错开切割。
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雨水、风和灰尘。内层毡必须包裹在哈那和乌尼脚的交叉区域,这样外层毡就不会那么紧,蒙古包的外观也保持不变。
天花板切割后,外层周围应嵌入边缘和压力边缘。襟翼应镶四指宽,领子应镶三指宽。
两个连接的直线部分也应嵌入边缘。这样做,毡边可以固定牢固,看起来更漂亮。
围毡
围绕哈那的毡被称为围毡。一般的蒙古包有四个围毡。内外三层,内层的围毡叫哈那布其,围毡是矩形的。
裁缝围毡的时候比哈纳高。围毡的领子应该有一个抽口和一条皮带。围毡的腿上也有绳子。围毡外露的部分应嵌入边缘和压条。
外罩
外罩用蒙古语称为胡勒图日格,是天花板上覆盖的部分,是蒙古包的装饰,也是层次的象征。
裁缝胡勒图日格时,领子和套瑙的外侧一样大。胡勒图日格日格有四条腿,与乌尼的腿齐平。外罩的襟翼用皮带装饰。它的领子和襟翼应该嵌在边缘。
有云纹、荷花、吉祥图案,刺绣非常漂亮。胡勒图日格起源很早,以前别人都有,后来成了贵族喇嘛的专利。
门,原指毡门,三、四层毡。长度和宽度由门框的外部测量。四边是双边的,有各种各样的线条。普通的门是白色的,蓝色的,红色的。挂在门上。
门与天花板之间的间隙应用毡堵住,有三个舌头(凸出的三个毡条),也应嵌入边缘和纳线。
带子
蒙古包的皮带、围绳、压绳、捆绳、吊绳的作用是:保持蒙古包的形状,避免哈那向外爆炸,防止天花板和围毡滑落,在风中掀起。(可以确保其中一个人的安全)简而言之,这与保持蒙古包的稳定性和延长寿命有很大关系。
围绳
围绳是用马鬃马尾制成的围绳。分为内围绳和外围绳。将马鬃马尾揉成六股,将三股左三股右揉成绳子,然后将两、四、六条并列缝成扁平的。这种围绳的优点是能吃力,不伸缩。
内围绳是在蒙古包立架上赤裸的哈那外中间捆扎的毛绳。哈那压力很大,内围绳的质量一定要特别牢固。内围绳一旦断裂或未捆扎,哈那就会向外支撑,套瑙下沉,蒙古包就有倒塌的危险。外围绳捆在围毡外,分为上、中、下三根。
有些围绳的颜色搭配得很好,搓出来就是花。外围绳不仅能防止哈那鼓出来,还能防止围毡滑落。
压绳
压绳又称带子,分为内压绳和外压绳。立架木时,将赤裸的乌尼横捆一圈的绳索称为压绳。蒙古包里有四六个内压绳,也是用马鬃马尾揉成的,比较细。
这些压绳和乌尼压绳一样厚,避免套瑙下沉或上翘,是蒙古包顶保持原有形状。
外压绳分为三种:普通压绳、网络带和外罩带。一般压绳比内压绳厚,外压绳用于覆盖毡的外部。前四个,后四个。网带不同于普通的压绳。它们被覆盖在天花板上,像袋子周围的流苏一样垂下来。尤其是天花板边缘的制作更加精美,垂下来缝在围毡上。外罩带是蒙古包,有外罩。
带外罩的毡包不需要其他外压绳,外罩本身就起到了包顶压绳的作用。与其说是垫毡,不如说是压绳最准确的。盖脚底和钉带更适合压天花板的襟翼,风吹不起来。